这个10万+来自陕西一家产业园区拆解车间……
一辆满载废旧电子元件的清运车从西安市区出发,沿西咸北环线公里,便抵达咸阳礼泉高新区的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这座陕西省规模最大的特色循环经济园区,承担着全省及周边省份工业固废危废的处置任务,其借助科技赋能,昔日如“烫手山芋”的固废危废在此实现“华丽转身”,变废为宝。
日前,产业园凭借《共筑“同心圆”,绘就再生资源生态新画卷》创新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园区生态文明宣教先进典型案例,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示范样板。
在产业园的一家企业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废旧汽车拆解作业。一辆辆报废汽车在这里经查验、清洗、精细拆解等环节后,将开启再生之旅。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提高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礼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玉荣说:“我们从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固废等废弃物组成的‘城市矿山’中淘金,推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咸阳市抓住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在礼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了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的产业园,构建起涵盖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废钢铁等多元品类的产业集群,织密覆盖广泛的回收网络。
近年来,多个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好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相继落地。聚焦汽车零部件、电气设备、光伏组件、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吸引明阳电气、华宸机械等龙头企业落户。中再生、北控再生、高科环保等资源再利用企业,通过“回收—处置—拆解—利用”的绿色循环模式,将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等转化为可用资源,为比亚迪、三星、京东方、西飞等知名企业提供配套支持。与此同时,山东水发、陕西环保、东恒盛等企业相继入驻,推动礼泉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行列。
截至目前,产业园入驻企业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市瞪羚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拥有各类专利100余项,形成多元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承担着省内外相关回收再利用任务,为多地重点项目提供配套服务。
受益于国家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行动,2024年,产业园汽车拆解量、家电拆解量分别增长400%、160%;2025年上半年,园区外出招商13次,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9.93亿元。
如今,这里每天处理数百吨来自西安及周边的废旧物资,让“垃圾变资源”的循环图景在关中平原生动铺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也成为咸阳市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产业园的肌理之中,礼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不再将生态宣教视为刻板的“知识灌输”,而是秉持系统化思维,全面推进再生资源生态文明宣教工作。通过明确工作重点、优化流程与方法,将其转化为一场场生动可感的绿色实践,让循环经济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这里的宣教是“线上+线下”的双向奔赴。产业园创新宣教形式,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教活动,及时发布再生资源知识宣传等。
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周”“环保志愿者服务日”等现场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产业园广大干部职工和企业员工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知识,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对再生资源的认同感、参与感。拍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云参观”视频,全网播放关注度超10万次。
这里的成长,蕴藏在一次次“双向赋能”的课堂之中。在环保工作例会上,礼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及环保管理人员参与环保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环保政策法规、循环经济知识以及生态文明环保等相关内容,并动员企业利用宣传展板、标语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此外,常态化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
针对从业人员,通过集中宣讲、企业自学等方式方法,宣传讲解固体废物拆解、危废处置及回收利用全过程体系,体会特色循环经济的绿色价值,让管理人员、一线工人等群体厚植绿色低碳转型理念,助推产业园及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线上传播到线下互动,从管理者到劳动者,园区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园区内企业及职工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显著促进了产业园在资源再生效率和环境效益方面的双重提升,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与宣教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打造出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发展示范样板。
创新,是让绿色理念从“听说”到“深植”的密钥。产业园跳出传统宣教的框架,动员具备条件的企业秉持“能开即开”“应开尽开”原则,把环保设施变成“活课堂”,让每一次开放都成为一场妙趣横生的“循环之旅”——在这里,公众不再是隔着屏幕的观望者,而是能亲手触摸“垃圾变资源”的参与者。
目前,园区已有两家国家级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其中,陕西安信显像管循环处理应用有限公司自2019年入选后,常年面向公众开展设施开放活动。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引导参观者近距离观摩含汞节能灯、液晶背光源、显像管含铅玻璃、线路板、荧光粉、含贵金属物料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过程。自开放以来,这里用最直白的生产场景让数万人读懂了“无害化处置”背后的生态意义。
另一开放单位陕西九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则生动诠释着“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的循环理念。该公司的宣教馆像一座藏着时光与智慧的博物馆,陈列着我国各个时期生产的电视机及部分进口彩电等废旧物品。每逢公众开放日,讲解员向参观者详细介绍废旧空调、电视、电脑、洗衣机、冰箱“四机一脑”的拆解工艺流程及其拆解产物;更设置“废旧手机拆解体验区”“电子垃圾危害VR展示”等互动展项,2025年已制作科普视频12部,让科普更具吸引力。
从车间内的“现场教学”到展馆中的“沉浸体验”,产业园已累计开展设施开放活动超过120次,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将“能开即开”的承诺转化为切实可见的影响力,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
在“城市矿山”中掘金,以创新宣教播撒绿色种子,产业园正以“涅槃”之力,为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写下生动注脚。